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纵茟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纵茟一首
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译文:
不与人争夺鹿,常留待客品尝鲸肉。
遍参与埋藏雪中,轻轻举起御风而行。
鸣叫声响彻三千岁,游历数十座城市。
前一篇刚刚吐出嘴巴,又传来后一篇的完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谦逊和豁达的人物形象。作者表达了不与他人争斗争夺的态度,而是乐于招待客人,并且保持着与世无争的心境。他以平和的姿态,像轻轻举起风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无拘无束。诗中还涉及了时间的流转和作者的游历,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不断地游历各个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和见闻。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宽容开放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生活态度。通过不与他人争斗争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和包容之心。他将自己比作不争斗的鹿,喜欢留待客人品尝鲸肉,展现出他乐于与人分享和待人亲切的品质。诗中的“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作者自由自在的行走姿态,表达了他超然物外、不受拘束的心态。而“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则展示了作者游历的广阔和经历的丰富,使得诗中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最后两句“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表达了作者一篇接一篇的写作心境,前一篇刚刚完成,后一篇又在报到,显示了作者对创作的持续追求和不断进步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豁达宽容、不争斗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经历和创作的追求,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示和思考。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相叶洲。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十年心事闲搔首,荻雨芦风总是愁。
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阑:栏)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