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纵笔三首》是苏轼的诗作,描述了一位陷入困境的诗人的心境和处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纵笔三首
北船不到米如珠,
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
只鸡斗酒定膰吾。
中文译文:
北方的船只未能送来稻米,就像珍珠一样宝贵,
我饱饮美酒,却感到寂寞,半个月过去了毫无进展。
明天我将去东家祭拜灶神,
只能斗酒独饮,决定用鸡肉来替代膳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心境和处境。他描述了北方的船只未能运送稻米,这使得粮食变得异常珍贵。尽管他自己饱享美酒,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他的物质生活缺乏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期待明天去东家祭拜灶神,但他已经做好了只能独自斗酒,用鸡肉来替代膳食的准备。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生活境遇和内心的矛盾。北船不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粮食短缺的现实困境,突显了物质匮乏的压力。然而,作者在物质匮乏的同时,用饱饮美酒来寻求慰藉,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寂寞感。最后,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明天的祭拜灶神上,但仍然只能斗酒独饮,用鸡肉来替代膳食,这种无奈和无力感在诗中得到了巧妙的表达。
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简洁的句子和形象的比喻,传递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心境和对现实的思考。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处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部分困境和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才情横溢的艺术风采,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废田教种谷,生路遣寻薪。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兴阑猛辍凌江棹,重看莺花茂苑春。归自乘流留亦好,浙风淮俗总宜人。
草绿长门闭,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泣下故情留。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菰叶离披藕叶欹,精神得似未秋时。西风坐断群芳路,不属黄花更属谁。
高龛险欲摧,百尺洞门开。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
丹山生鸑鷟,师子产狻猊。棒下摩醯眼,徒夸第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