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 (形声。从髟,冉声。髟,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清·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 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须多或须长的人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三国 髯rán ⒈两腮上的胡子。泛指胡子虬~。美~。 ⒉胡子多的人。
髯 ran 部首 髟 部首笔画 10 总笔画 15 髯 beard; 髯 (1) 髥 rán (2) (形声。从髟,冉声。髟(biāo),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3)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whiskers]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清·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5) 须多或须长的人 [a person with bushy whiskers]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三国志》 (6) 动物的须 [beard hair] [上申之山]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山海经·西山经》。郭璞注髯,咽下须也。” (7) 通蚺”。蟒蛇 [boa;python]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淮南子·精神》 髯口 ránkǒu [artificial whiskers worn by actors in chinese operas] 表演中国传统戏剧时演员口上所挂的假髯 髯 rán ㄖㄢˊ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虬~。白发苍~。~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郑码chlb,u9aef,gbkf7d7 笔画数15,部首髟,笔顺编号121115433325211
泾 (形声。从水,巠声。本义泾水) 同本义 泾,泾水也。--《说文》 雍州其川,泾沬。--《周礼职方氏》 泾以渭浊。--《诗邶风谷风》 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至平凉县境合流后,又东南流入陕西省,至高陵县入渭河 。如泾渭分明 古州
遡zhú 1.见"遡律"。
盱 睁大眼睛 盱,张目也。从目,于声。--《说文》 乃盱衡而诰曰。--左思《魏都赋》。注举眉大视也。” 盱盱然。--《荀子非十二子》 盱衡厉色,振扬武器。--《汉书王莽传》 又如盱目(张目),盱盱(张目直视);盱视(张目直视) 睁开眼睛向上看;仰望 盱,仰目也。--《龙龛手鉴》 又如盱眙
宔zh古代宗庙藏神主的石函。
鍞kng 1.见"鍞锵"。
踌 (形声。从足,夀声。本义踌躇;徘徊) 踌躇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关汉卿《鲁斋郎》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踌躇满志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踌躇满志 提刀 踌 chóu ① 【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