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旄,笔画:10,拼音:máo,部首:方

    简解

    旄 同本义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牦牛尾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 旄máo ⒈〈古〉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帜。泛指大旗拥~出征。 ⒉牦牛尾~羽。 旄mào 1.年老。 2.眼睛昏花。 3.昏乱。

    详解

    旄 mao 部首 方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 旄1 máo (1) 同本义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2)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3) 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4)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5) 牦牛 [yak] 髐旄之盟。--《左传·襄公十年》 (6) 又如旄尘(牦磐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7)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yak-like hill] 旄丘之葛兮。--《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8) 又如旄敦(旄丘与敦丘) (9) 星名 [a kind of star]。如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10) 通髦”。俊杰 [outstanding person]。如旄俊(俊杰之士) (11) 通毛”。[hair;feather;down;wool] 粪除其颠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诗·邶风·旄丘》 另见mào 旄2 mào (1) 年老 [old]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3) 眼睛昏花 [confused] 旄不知人。--《战国策》 另见máo 旄1 máo ㄇㄠˊ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郑码symm,u65c4,gbkecb8 笔画数10,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3115 旄2 mào ㄇㄠ╝ 古同耄”,年老。 郑码symm,u65c4,gbkecb8 笔画数10,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3115

  • 澺yì 1.古水名。即今河南省上蔡县以下的洪河。源出河南省方城县之牛心山,至新蔡县与汝河会。

  • 穏wn 1.按,亦为"稳"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 詌gàn 1.口闭。 2.通"钳"。恶。《荀子.哀公》﹕"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健,贪也﹔詌,乱也﹔口啍,诞也。"杨倞注 ﹕"《家语》作'无取钳',王肃云﹕'谓妄对不谨诚者。'或曰﹕捷给钳人之口者。"刘师培补释﹕"詌通钳,乱

  • 线

    线 (形声。从糸,戔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细长如线的东

  • 俭 (形声。从人,佥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

  • 箶hú 1.箭壶。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