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谏阻纳质( 谏jiàn〈古〉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或过失进~。力~。
谏 jian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1 谏 expostulate with; 谏 (1) 謌 jiàn (2)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3) 同本义 [admonish;remonstrate]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5) 匡正;挽回 [rectify;correct;retrieve;redeem]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6) 通间”。离间 [sow seeds of discord] 郭开受谏,李牧就诛。--唐·皮日休《忧赋》 谏 (1) 謌 jiàn (2) 谏官[imperial censors]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3)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4) 通间”。间谍 [spy]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5) 姓 谏官 jiànguān [imperial censors]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谏劝 jiànquàn [admonish] 直言规劝 谏书 jiànshū [remonstrance]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谏友 jiànyǒu [a friend who does not hesitate to remonstrate]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谏诤 jiàn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 谏阻 jiànzǔ [dissuade sb. from] 直言劝阻 谏 (謌) jiàn ㄐㄧㄢ╝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阻。兵~。从~如流。 郑码sflk,u8c0f,gbkdac9 笔画数11,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5431234
膧chuáng
顶 (形声。从页,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方苞《狱中杂记》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
娦pín1.古同"嫔"。
勒〈名〉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同本义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
囒lán 1.同"?"。见《玉篇.口部》。 2.见"囒吨"。
眩 (形声。从目,玄声。本义眼花,看不清) 同本义 眩,目无常主也。--《说文》 眩,视不明也。--《苍颉篇》 靡瞻不眩。--《汉书元帝纪》。注视乱也。” 目眩眩兮寤终朝。--《楚辞逢尤》。注视貌。” 目眩良久。--《战国策燕策》 又如眩瞀(眼睛昏花,视物不明);眩精(眩目;耀眼);眩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