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梵,笔画:11,拼音:fàn,部首:木

    简解

    梵〈形〉 (形声。从林,凡声。本义梵梵草木茂盛的样子) 同本义 梵,即苖之俗体。--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 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 净修梵行。--《妙法莲花经》 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佛事) 佛经原用梵文写成,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皆称梵 梵文为古印度书面语,故对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与中华有别 梵 fàn ⒈梵文"梵摩"的简称,意义是清静,寂静。 ⒉与佛教有关的~宫。~刹。 ⒊ 【梵文】〈古〉印度的一种语言文字。

    详解

    梵 fan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1 梵 fàn 〈形〉 (1) (形声。从林,凡声。本义梵梵草木茂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lush] 梵,即苖之俗体。--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 (3) 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 [quiet] 净修梵行。--《妙法莲花经》 (4) 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佛事) (5) 佛经原用梵文写成,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皆称梵 [buddhist]。如梵言(佛经);梵境(佛的境界);梵楼(佛教的楼阁);梵磬(佛寺之磬);梵学(佛学) (6) 梵文为古印度书面语,故对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与中华有别 [sanskrit]。如梵本(梵文书写的佛经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志(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指婆罗门);梵俗(印度风俗) 梵 fàn 〈动〉 诵经 [patter]。如梵响(梵声,念佛诵经之声);梵诵(佛教诵经);梵呗(梵音,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梵 fàn 〈名〉 (1) 诵经声 [patter]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宋·王安石《游钟山四首》 (2) 姓 梵刹 fànchà [buddhist temple] 佛寺;寺院 梵教 fànjiào [brahmoism]梵社的教义和实践 梵语,梵文 fànyǔ,fànwén [sanskrit] 一种古印度语言,正如印度语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语言 梵 fàn ㄈㄢ╝ 关于古代印度的~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郑码ffqd,u68b5,gbke8f3 笔画数11,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34354

  • 澺yì 1.古水名。即今河南省上蔡县以下的洪河。源出河南省方城县之牛心山,至新蔡县与汝河会。

  • 穏wn 1.按,亦为"稳"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 詌gàn 1.口闭。 2.通"钳"。恶。《荀子.哀公》﹕"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健,贪也﹔詌,乱也﹔口啍,诞也。"杨倞注 ﹕"《家语》作'无取钳',王肃云﹕'谓妄对不谨诚者。'或曰﹕捷给钳人之口者。"刘师培补释﹕"詌通钳,乱

  • 线

    线 (形声。从糸,戔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细长如线的东

  • 俭 (形声。从人,佥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

  • 箶hú 1.箭壶。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