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惕,笔画:11,拼音:tì,部首:忄

    简解

    惕〈动〉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义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忧伤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 惕tì担心,小心谨慎提高警~。

    详解

    惕 ti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惕 watchful; 惕 tì 〈动〉 (1)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2)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4) 忧伤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也。”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惕然(忧虑的样子);惕想(忧思) 惕 tì 〈名〉 姓 惕厉,惕励 tìlì,tìlì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惧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乾》 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惕惕 tìtì [be full of trouble;fear] 忧劳;恐惧 心焉惕惕 惕 tì ㄊㄧ╝ (1)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 疾速一日~,一日留”。 郑码ukro,u60d5,gbkcce8 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113533

  • 尴尬 处境尴尬 尴尬的局面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百合花》 潘虎显得有些尴尬我是自己竖竿子的。”--《潘虎》 尴尬人 神情尴尬 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水浒》 尴(尷、尲)gn ①处境窘迫,难办这事搞得很~尬。 ②

  •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镜,鉴也。--《玉篇》 镜,景也。--《说文》 明镜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礼记保傅》 以镜考己行。--《汉书谷永传》 窥镜而自视。--《战国策齐策》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知明镜里。--唐李白《秋浦歌》 如镜之新

  • 鑣diào ⒈〔句~〕古乐器,形似铎铃,以木槌敲击,祭祀和宴乐时用。

  •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 韹huáng 1.见"韹韹"。

  • 厯lì1.古同"歴"。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