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澒洞尘沙迹寄浮,霜茅风棘断堽头。
几家白酒山城暮,一穗青烽野戌秋。
战马向年荒此垒,羁鸿今夜宿何洲。
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诗词:《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时期的景象,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中所描绘的富池,原本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但经历了战乱之后,变得荒芜而凄凉。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展现了对战争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诗中的“澒洞尘沙迹寄浮”一句,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无助感。而“霜茅风棘断堽头”一句,则通过描写荒芜的景象,强调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破坏。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和平的向往。他描述了山城在傍晚时的景象,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美好已经被战争所破坏,他通过“一穗青烽野戌秋”一句,将战争的烽火与秋日的寂静相对照,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痛心。

最后两句“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以诗人的身份,表达了他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国家的期望。甘王卷雪楼是一个象征着安宁和繁荣的地方,诗人希望能够找到这样一个避战乱、安居乐业的地方。这种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乱世的忧虑,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情感的投射,更加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心。它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思考和情感的震撼。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青山之主兮体本平等,白云之宾兮用能自然。应有余兮神不可测,得其简兮妙不可传。

  • 《读坡诗》

    先生诗笔觑天巧,国中往往无曹鲍。一读快如檄愈头,抓痒底用麻姑爪。千古词林有若人,谁复庸中夸佼佼。当年浪落见丹心,悬知世道终难拗。玉堂不愿公留军,群吠其如龙也狡。出入风波千万里,葛巾野服温柔蛮獠。饥来只字不堪煮,豆粥一盂粗可饱。跋前疐后竟何成,赢得清名占箕昴

  • 《朝来》

    朝来仍独坐,心事有谁知。啅鹊传枝喜,鸣鸠唤雨悲。整冠惊发短,览镜觉颜衰。白日堂堂去,长绳不可羁。

  • 《次韵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误焉问宿》

    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物外我怀趣,区中公了缘。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

  • 《咏史下·诸葛孔明八首》

    轲死无传直至今,孔明曾一正人心。拔刀斫石今犹愤,何况当年感激深。

  • 《初至豫章二首》

    邦人知我入城闉,夹道焚香喜色新。愧我倦游灰百念,顾将何以慰斯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