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之泉,可湘可沿。
一拳之石,可潄可眠。
其动也以天。
万壑之风,不琴而弦。
两山之云,不炉而烟。
其静也以天。
前钟后鼎,左瓢右箪。
何荣何辱,孰愚孰贤,先生笑而不言。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紫薇翁歌》是宋代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景物和事物,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的感叹和赞美。诗中提到了一掬之泉,一拳之石,以及万壑之风、两山之云等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它们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景物与天相联系,突显了它们的自然本性和无拘无束的特点。
诗中还提到了前钟、后鼎、左瓢、右箪等物品,这些物品代表了不同的荣辱和贤愚。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对比,作者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转变,以及荣辱与贤愚并存的现实。最后,作者以先生笑而不言作结,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超然,以及对世事的宽容和理解。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荣辱的境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宁静与豁达。
秋色无边际,酬之以醉颜。亭高俯城郭,木阙见江山。胜践园林古,好诗天地悭。范碑生羽翼,飞上画屏间。
宽著肚皮急叉手,镬汤里面翻筋斗。浑身糜烂转声香,那个禅和不开口。
吴山浮海青,蜀山粘雪白。两山相西东,渺渺万里隔。一官谁卑高,博士省中客。岁月成后先,去住作分拆。先生何时来,六经尚遗泽。衣钵肯付我,颇任弟子责。须髯襄阳翁,龙凤出窟宅。典刑耆旧内,卿月耀词伯。归路入西湖,官梅已堪摘。好将软红书,博此千顷窄。夷吾王郎孙,江左
公事妨开卷,遐征念索居。能来数月款,端为百忧纾。师友洛川上,人才元佑初。归来有新益,不惜几行书。
名振金闺步玉京,暂留沧海见高情。众花尽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朱阁簟凉疏雨过,碧溪船动早潮生。离心不异西江水,直送征帆万里行。湘南诗客海中行,鹏翅垂云不自矜。秋水静磨金镜土,夜风寒结玉壶冰。万重岭峤辞衡岳,千里山陂问竟陵。醉倚西楼人已远,柳溪无浪月澄澄。
各自媚春光,轻红映浅妆。日融花气暖,忘却是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