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类是游魂,哀多属曙昏。
一时亡国恨,千古向人言。
山竹已应裂,野花犹更繁。
昔曾令杜甫,再拜忆君尊。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子规》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诗词。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对亡国之痛的哀悼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羽类是游魂,
哀多属曙昏。
一时亡国恨,
千古向人言。
山竹已应裂,
野花犹更繁。
昔曾令杜甫,
再拜忆君尊。
《子规》通过以羽类为比喻,表达了游离在故乡之外的游子们的心魂,他们在黎明与黄昏之间,感受到了无尽的哀伤。诗中提到了亡国之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残破命运的悲痛。这种痛苦的感受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而是通过千古流传,告诉后人。
诗中描绘了山竹已经裂开、野花依然盛开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亡国之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事变迁中的无常和生命的顽强。尽管亡国痛苦,但自然界的景象依然美丽而繁盛。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仰慕杜甫,并向他致敬。这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景仰之情,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通过与杜甫的联想,诗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思念和哀伤传达给后人。
《子规》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痛和对祖国的深情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诗词展现了人类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坚韧不屈。它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思考了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人们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反思。
险尽涂初坦,寒轻日向中。稻云迟雨碧,荞雪早霜红。五日再行役,二年三鞠躬。只言弃官久,却与在官同。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曾见宜秋辇路门,大书黄榜许游行。汉家宽大风流在,老去西湖乐太平。
方塘纳霁景,一碧共晴寒。微波坐来息,人意亦平宽。
碧溪曾寄流红字。忍话当时事。重来种种尽堪悲。有酒盈杯、聊为故人持。夜闲剪烛西窗语。怀抱今如许。尊前莫讶两依依。绿鬓朱颜、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