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朝阳初上五更长。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心境和情感。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官府归途中寄给西庵的行程详述,
朝阳初升,五更时间变得漫长。
心意衰败,难以自强,扶着路便开始思念回家。
迫不得已地驱使着船驶过萧骚水,远远眺望着苍茫的山脉。
行走寻觅,到处弥漫着香草的气息,归途逐渐融入晚霞云间。
西崦山清晰可见,但幽深的人居却无法攀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离开官府归途中的心境和感受。诗人意志衰败,难以自我激励,在回家的路上思念着亲人。他不得不强迫自己继续前行,穿过萧骚水,远远眺望着苍茫的山脉。在旅途中,他发现到处都弥漫着香草的香气,归途逐渐融入了夕阳和云彩的美丽景色。虽然西崦山清晰可见,但那幽深的人居却无法攀登,仿佛象征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或目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诗人在离开官府归途中,面对衰败的心境,他思念着家人,但又不得不继续前行。通过描述驶过萧骚水和眺望山脉,诗人展现了远离繁华的情愫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行走的过程中,诗人发现了香草的气息和美丽的夕阳云彩,这些景色渲染了归途的美好。然而,诗末的西崦山象征着目标或理想,却是遥不可及的。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和无法达到的遗憾,给诗词增添了一层深意。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受,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相别重相遇。恬如一梦须臾。尊前今日欢娱事,放盏旋成虚。莫惜斗量珠玉,随他雪白髭须。人间长久身难得,斗在不如吾。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斅鸣鸡。
卧对郗人气已真,晚依丘壑更无伦。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邢公分剖,举恩情、割断灵光照。内莲生,真可要。姹婴娇,和会通玄妙。忧愁乐道。气收来、结作成珍宝。玉牢藏,五彩耀。透昆仑,日月
暗里修持做。不合名张露。却使人人转敬钦,所以难停住。谨对扶风诉。结伴关西去。卓个庵儿累行功,同步烟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