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日江梅半透春。
梨花开后独愁人。
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
未输谢客池塘梦,六里赓酬句要新。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是李洪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别日江梅半透春。
梨花开后独愁人。
欲将芳草萋萋恨,
寄向沧江六六鳞。
两处吟当看雪夜,
数篇抄值落花晨。
未输谢客池塘梦,
六里赓酬句要新。
译文:
离别的日子,江边的梅花已经盛开,春意渐浓。
梨花开放后,我一个人感到孤独和忧愁。
希望将我对芳草茂盛的留恋之情,
寄托给滚滚流淌的沧江,宛如鱼鳞一般多情。
两地吟咏应当在雪夜中观赏,
几首抄录值得在花落的清晨品味。
我仍未输给谢客湖塘间的梦幻,
六里赓续以新的句子回报。
诗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以及在离别中的孤独和忧愁。诗人借助梅花和梨花的象征意义,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离别的不舍。他希望通过诗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沧江,将内心的感受传递给读者。诗人在吟咏中提到了雪夜和花落的场景,凸显了离别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没有放弃写作的梦想,仍然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准备以新的句子回报读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和思绪,通过梅花和梨花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悲伤和孤独。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诗中的沧江和六六鳞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众多的读者,以及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人提到了雪夜和花落,通过对时间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写作的坚持和对创作的渴望,展示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离别之情的思索和感慨。
入林不厌深,避世不厌独。倦飞鸟知还,毋惮下乔木。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出了长于过了桥,纸钱风裹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勤。四方岂是少贤士,千里犹能思故人。世态见多知可否,物情谙久识疏亲。我今老去甘衰朽,无补明时卧洛滨。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