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自处道如何,满洛阳城都似家。
不德於人焉敢异,至诚从物更无他。
眼前只见罗天爵,头上谁知换岁华。
何止春归与春在,胸中长有四时花。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自处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处吟》中文译文:
尧夫自处道如何,
满洛阳城都似家。
不德於人焉敢异,
至诚从物更无他。
眼前只见罗天爵,
头上谁知换岁华。
何止春归与春在,
胸中长有四时花。
《自处吟》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省和自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至诚的思考。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尧帝,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君,以其至德而闻名。通过自问“尧夫自处道如何”,作者表达了对自己修养道德的自我审视。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洛阳城的景象,将自己的内心与外在环境相融合,将城市与家园相比拟,表达了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在邵雍看来,只有自身修养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将整个世界都视为自己的家。
作者强调了自己不以德行超越他人,而是以至诚与万物相处。他认为只有真诚地对待万物,才能真正与之交融,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他提到眼前只能见到华丽的宴席和头顶上的岁月更迭,暗示了物质与光阴的变幻无常。然而,他追问谁能真正了解岁月的更迭和变幻,只有他自己心中那永恒不变的四季花朵。
整首诗表达了邵雍对人的修养和至诚的重视,呼唤了一个内心至诚、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悟,展现了宋代士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一醉几於死,人疑哎出肝。渴烧唇舌破,毒搅胃肠酸。寝不知雷响,愁偏怯雨寒。狎徒闻必哂,医叟疗应难。冰水差能燕,糜羹屡废餐。从今对花处,止可啜茶看。
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过华作》)
围中鼠雀尽,城里日传飡。为鬼已灭贼,何时灭贺兰。
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株拂翠烟。玉勒金镳天下骏,急于奔电更加鞭。
雪发霜髭,古岩阿师。坐寒空劫眼,机活用时眉。文殊靠倒维摩诘,帝释仰赞须菩提。如今喫饭下堂去,谁敢等闲欺石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