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云西路,僧庐左右开。
过岩逢石坐,寻水到源回。
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
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自宝应踰岭至潜溪临水煎茶》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描绘了作者跨过山岭来到潜溪边煎茶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宝应踰岭至潜溪临水煎茶
关塞云西路,
僧庐左右开。
过岩逢石坐,
寻水到源回。
天籁吟松坞,
云腴溢茗杯。
宫城才十里,
导骑莫相催。
译文:
穿越关塞西行路,
僧庐在左右延展。
经过岩石坐下休息,
寻找水源循着回。
天籁之音在松林中响起,
云雾蒸腾茶杯溢满。
皇宫城池只有十里,
不要催促我离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宝应越过山岭来到潜溪煎茶的经历为题材,以叙述的方式展示了一幅山水清幽的画面。
诗的开篇,描绘了关塞之地,云雾笼罩的西行之路。这里的云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僻静之处。接着,诗人提到了僧庐,显示出这个地方与佛教有关,也暗示了宁静与修行的主题。
在过程中,诗人停下脚步,坐在岩石上休息。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沉思的意味,诗人在山水间沉醉,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寻找水源,追随溪水回到源头,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追求本原之道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在松林间听到了天籁之音,这是对自然声音的赞美,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茶杯中的茶水,从山中的云雾中蒸腾而出,如同云腴一般,茶香四溢。这个描写展示了作者煎茶的情景,同时也把自然的美妙与茶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幅雅致的画面。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宫城的距离只有十里,但诗人却不愿离开这片宁静的山水之地。这里的宫城象征着尘世的喧嚣与权力的纷争,而诗人的态度是拒绝被喧嚣所紧迫,坚守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与茶文化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岩石、松林以及茶香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并借此表达对繁忙世俗的远离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约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寂静而美好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诗意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