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封俱是太平人,尔辈何缘独苦辛。
见说穷南有蛮蜑,直疑于此是比邻。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组诗词。下面是对其中一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提封俱是太平人,
尔辈何缘独苦辛。
见说穷南有蛮蜑,
直疑于此是比邻。
译文:
提封的人都是太平的人,
你们这些人为何独自苦辛。
听说南方有穷苦的人,
我直接怀疑他们就是我们的邻居。
诗意:
这首诗以赵蕃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为题材,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思考和对人们不同命运的关注。诗中提到的"太平人"指的是生活在安定和平时期的人们,他们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然而,诗中的"尔辈"(指的是除去自己以外的人)却经历着独特的困苦和辛酸。作者听闻南方有贫困的人们,产生了一种直觉上的怀疑,认为这些南方的穷苦人可能就是他们的邻居,说明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命运的差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考。通过对太平盛世和人们命运的对比,赵蕃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抒发了对贫困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之情。诗中的"提封"和"尔辈"使用了古代官职称谓,使诗词具有一定的古典色彩。最后两句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疑虑,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整首诗以简练、直接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前回边使至,闻道交河战。坐想鼓鞞声,寸心攒百箭。
晓上荒凉原,吊彼寂寥魂。眼咽此时泪,耳凄在日言。冥冥千万年,坟锁孤松根。
莽莽屯云接四溟,直疑天漏地维倾。此生觊望尽灰冷,但愿耳边无雨声。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簿书束缚人,挥汗日亭午。平生世念薄,问子何自苦。佳辰相寻过,乐事稀可数。拨置为亲寿,菖花糁盘黍。欢言记时节,风俗自荆楚。独嗟我常棣,不得同笑语。杨梅应正熟,筀笋堪自煮。对床负归约,枕流惭乃祖。会当誓丘墓,畏出如畏虎。莫作两苏公,空言终龃龉。
清净本然,如合因缘。涅不缁而磨不磷,仰弥高而钻弥坚。随之无后,迎之无前,空空空处亡中边。而今信手拈来用,头尾相应正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