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琅玕足辟尘,何须千亩比封君。
一从清士心相许,眼看浮花薄似云。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伯雨曾孙。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属福建)。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浦城簿、萧山丞。宁宗开禧初爲太常寺主簿。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兼太子舍人。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十三年,兼参知政事(《宋史》卷四○《宁宗本纪》)。十四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三)。卒謚宣献。有《斯庵集》,已佚。《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传。 任希夷诗,据《锦绣万花谷》、《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竹,生长在西湖边的小竹园内,
千竿竹子拔地而起,
宛如琅玕装饰的足环,
高高耸立,迎风挺拔。
与那庄园的千亩田地相比,
它不需仰仗豪绅的封赐。
清雅少侠心相许,
看啊,繁华的花朵临时绚烂,
却比不上那轻盈的云烟持久。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竹子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爱之情感。诗人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况,形容草木之间竹子的高耸和挺拔,但是它不需要依附于封地之上,自有一番独特的魅力。与此同时,诗人以竹子为比喻,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士人,对清雅高尚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他视俗世繁华为浮花,而将内心的呼吸和真挚的交流,比作高远的云烟,更显珍贵和持久。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清雅的内心世界,并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言简意赅,用意隽永。通过对平凡的竹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真挚和高远生活追求的感叹和倡议。
民命无魂鹿,烹庖几日休。纷纷浑未悟,炯炯为深忧。并和隣舂相,分渔步网收。聊为目前计,翁碗汲新篘。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数枝琼玉无由见,空掩柴扉度岁华。
调古风高,神清气逸。闻一唯升素王之堂,见微笑入空王之室。恢恢绰绰兮以一而贯万,寂寂寥寥兮会万而归一。此岂非八十三,住龙床角边。南山之净慈,佛照之真子,北磵老贼者耶。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