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

萧萧三五花,影落寒溪浅。
佳处不在多,诗兴孤山远。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凄凉的三五朵花,在冷冷的溪水上投下了阴影。美好之处并不在于数量,而是诗的灵感来自于孤山的遥远。

诗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几朵孤零零的花朵在寒溪上的倒影。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中所传递出的主题是对寂寥、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诗人认为,真正美好的事物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激发出诗人内心的灵感和情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对孤山远景的凝视,以及对自然景色中微妙之处的敏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淡泊寂寥的情感。通过描述三五朵花的凄凉和溪水的寒冷,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传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诗中的"孤山远"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又在孤独中显现出一种诗意的乐趣和寄托。与繁华喧嚣的世界相比,孤山远处的寂静和清幽给予诗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宁静。通过这首诗,诗人呈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在孤独和寂寥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寥的体验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情感境界,强调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 《挂树藤》

    本为独立难,寄彼高树枝。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向日助成阴,当风藉持危。谁言柔可屈,坐见蟠蛟螭。

  •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恒河沙劫奉如来,功未全时眼不开。自知本有灵光物,香灯不绝警痴呆。

  • 《寄题不碍云轩二首》

    杰阁临无地,仙家小洞天。循檐自来往,非雾亦非烟。

  • 《题胡运干别墅二首》

    博山一炷小蛇寒,无人独自从蒲团。柴门却倩冷风关,檐外白云时往还。

  • 《剪春罗》

    谁裁婺女轻罗段,我有并州快剪刀。色似山丹殊少肉,形如石竹亦多毫。臙脂初褪黄先露,蝴蝶才成翅未高。欲向小窗成扇面,世无陶缜倩谁描。

  • 《点绛唇 情景四首》

    玉体纤柔,照人滴滴娇波溜。填词未就。迟却窗前绣。一幅花笺,适与何人手。还知否。孤灯坐守。渐入黄昏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