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风樯迅莫追,柳间迟日弄晴晖。
青春已作堂堂去,乌辔何由缓缓飞。
入户呢喃轻语燕,隔林咿轧静鸣机。
谁言四月芳菲尽,萱草葵花觉昨非。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追和东坡送春和陈德夫》
柳外风樯迅莫追,
柳间迟日弄晴晖。
青春已作堂堂去,
乌辔何由缓缓飞。
入户呢喃轻语燕,
隔林咿轧静鸣机。
谁言四月芳菲尽,
萱草葵花觉昨非。
中文译文:
追赞东坡送春和陈德夫
不要追逐远处风帆的速度,
只需在柳树间享受温柔的阳光。
青春已经成为庄严的过去,
乌骓马如何能够减缓飞行的速度。
进入家门中,燕子轻声地低语,
林间的鸟儿静静地鸣叫。
谁说四月的芬芳已经消逝,
萱草和葵花才觉得昨天已经过去。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道追和苏东坡(苏轼)送春和给陈德夫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思念。
诗的开头,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追逐风帆的迅疾,而是要在柳树间享受阳光的温柔。这里的风樯(风帆)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浮躁之心,而柳树和迟到的阳光则代表了宁静和宽容。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他说青春已经庄严地离去,而乌辔(乌骓马的缰绳)却无法减缓飞行的速度。这里的乌辔可以理解为对时光的束缚,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展示了生活中的细节。诗人描述了燕子在家门附近轻语的情景,以及林间鸟儿静静鸣叫的景象。这些平凡而细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四月芳菲逝去的怀念。他说谁说四月的芬芳已经消逝,因为他仍然能够感受到萱草和葵花的存在,这使他觉得时间仿佛回到了昨日。这种对逝去时光的怀恋,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中展示了对平凡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呈现了一种宁静、深沉的诗意。
苍崖万仞倚空寒,一道飞泉泻半山。到此倚栏聊植杖,少时款款入松关。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天寒人寒,五蕴山头仔细看。风动幡动,明眼人前休说梦。
篮舆游古寺,危阁倚天外。山川混一色,云霞忽万态。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凭栏增气味,披襟绝埃壒。飞泉出阴窅,清风来相背。文酒欢宾朋,乐哉时祶带。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院居。岂料天南相见夜,哀猿瘴雾宿匡庐。
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