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唐代词人。名一作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中唐古文作家皇甫湜之子。《花间集》称他“皇甫先辈”。唐人称进士为“先辈”,大约他中过进士而未任官。
皇甫松词如〔浪淘沙〕、〔杨柳枝〕、〔怨回纥〕等,形式同五、七言诗;〔采莲子〕则用七绝,而句下分别以“举棹”、“年少”和声。其〔采莲子〕、〔摘得新〕等词,为时人所称许。〔梦江南〕二首写灯下月夜遥忆江南生活情景:“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其一);“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其二)。笔致清灵,情境优美。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笔墨。”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竹枝(一名巴渝辞)》是唐代皇甫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景物,通过描绘花朵的开放、飞鸟的飞翔等生动的景象,回荡起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
诗词描绘了树上的槟榔花开放时,鹧鸪在旁啼鸣的情景,描述了雌雄鸟儿在烟雾弥漫的空间中飞舞。槟榔花凋谢后,代表着等待心心念念的郎君归来。诗中还描绘了芙蓉花和槅子蔓延的情景,象征着两颗心紧密相连,无法分离。在宴席上泣血的蜡烛和合欢树的桃核,都展现了两个人相互依偎、相互支持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风吹起时,湖泊中的莲子苦心劈开的情景,意味着爱情的考验和坚持。最后,山头的桃花和谷底的杏花相映成趣,展现出两者的美丽和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渴望和坚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诗人传达了对爱情的深情和生命的美好。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画面,展示了唐代诗词的细腻和雄浑之美。
过尽长淮未见山,倦寻残梦独凭栏。风烟渐欲回春眼,不似蒋陵江上看。
臣堙独步转淦浪,□□□□□□阳。风生□□□□□,紫气缤纷赛锦堂。欲频了了载诗酒,总为超□□□阴。幽胜若天香境万,□舍兴乐招掌爱。
大柄如归手,蚊虻莫浪飞。
衣冠慵整鬓慵梳,万事从来静有余。却笑嵇康慵未得,区区犹作绝交书。
俱列儒臣侍细毡,各为逐客问归船。亲贤有诏徵刘向,疏远无人赎史迁。当日金台诸客散,暮年铁壁几人全。伤心滴露研朱笔,抱在萤窗雪案边。
此世为何世,吾身亦幻身。固应常邈邈,其可效频频。饯日怀乡国,闻莺忆故人。得归方始乐,久客厌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