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乌藤挂东壁,春风忽来生两翼。
鞭起飞龙趁不得,洞庭搅碎琉璃碧。
去兮去兮明历历,梅花影里休相觅。
为雨为云自古今,古今寥寥有何极。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拄杖颂寄松源和尚》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拄杖颂寄松源和尚
七尺乌藤挂东壁,
春风忽来生两翼。
鞭起飞龙趁不得,
洞庭搅碎琉璃碧。
去兮去兮明历历,
梅花影里休相觅。
为雨为云自古今,
古今寥寥有何极。
译文:
七尺高的乌藤挂在东墙,
春风突然吹来,藤上生出了两翼。
挥动鞭子,想要驾驭飞龙,却无法抓住,
洞庭湖水搅动,碎裂了琉璃的湖波。
离去啊,离去啊,明亮而清晰,
在梅花的影子里休憩,不再相寻。
作为雨水、云朵,自古到今存在,
古往今来,寥寥无几,何其极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意蕴深远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和对自然的感慨。诗中描述了乌藤挂在东墙上,突然因春风的吹拂而生出两翼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瞬息万变和无法掌握的命运。作者以鞭起飞龙的形象比喻自己试图驾驭飞龙般的追求和抱负,然而却无法如愿。洞庭湖水的搅动象征着人世间的纷乱和不安,碎裂的琉璃湖波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破碎和消逝。
诗末的"去兮去兮明历历,梅花影里休相觅"表达了一种离去的心情,离去的美好和清晰,暗示着在自然和梅花的美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和停歇。"为雨为云自古今,古今寥寥有何极"这两句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雨和云的比喻诠释了历史的长河和人事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广阔和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离愁的思考。它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变幻和寓意的隐喻,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发共鸣。
雪片成孤立,蟾华与共游。从教惊蜀犬,曾是喘吴牛。蹲石依松瘦,寒溪映竹流。遥知明岁稔,携酒上南楼。
久持邦柄擅斯文,却扫丘园脱世纷。已用三篇作霖雨,回看万事似浮云。何须棨戟荣归路,自有旂常载旧勋。欲别延英犹造膝,老臣虽去不忘君。
塞南秋水陂塘,芦叶萧萧半黄。直北飞来鸿雁,端疑个是潇湘。
绿发仙郎藻思新,就中诗语更通神。清襟逗兴初无滓,采笔呈华别有春。顾我风期情背俗,感君官职命欺人。汤汤听尽流波曲,终愧衰聋赏未真。
华草。华草。秀发乘春更好。深心密竹纷纷。妖韶随处动人。人动。人动。王孙公子情重。
晓甑初炊早稻鲜,传呼与觅卖鱼船。可怜弹铗竟成恨,空对筠篮翠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