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捐书洒埽忙,华轩乃肯过草堂。
知闻敢望回并赐,文献难徵夏与商。
会有神医为刮膜,岂无邻女肯分光。
聋盲常起于音色,三复聃书检欲章。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所作,题为《竹溪和予喜大渊至二诗复叠前韵》。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章子捐书洒埽忙,
华轩乃肯过草堂。
知闻敢望回并赐,
文献难徵夏与商。
会有神医为刮膜,
岂无邻女肯分光。
聋盲常起于音色,
三复聃书检欲章。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回复予喜大渊所赠诗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热爱学问,希望能够交流知识的心情。他将自己的书籍捐献出去,不辞辛劳地整理书籍。华轩是指予喜大渊,他愿意亲自到刘克庄的草堂来交流学问。作者感激予喜大渊的赠诗,希望能够回赠一些自己的作品。然而,文献征集很困难,无法得到夏朝和商朝的文献。诗中还提到了神医刮膜的事情,可能是指神奇的医术能使人恢复视力。但是,即使有这样的医术,周围的邻居女子也不肯分享光明。最后,作者认为聋哑和盲目往往是由于音色而引发的,他表示要再次检查自己的书写,以求更加完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交流的期望。作者愿意将自己的书籍捐献出去,展现了他的慷慨和乐于分享的精神。他对予喜大渊的赠诗表示感激,并愿意回赠自己的作品,体现了学者间的交流与互动。诗中也提到了文献征集的困难,暗示了古代文献的珍贵和稀缺性。通过提及神医刮膜,诗人也反映了对医术的关注和对恢复视力的向往。最后,作者提到了聋哑和盲目的原因,强调了书写的重要性和细致入微的检查,表达了对自己写作水平的要求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学者的情怀和对知识的渴望,展现了刘克庄对学术和人文关怀的态度,同时也呈现了对完美和进步的追求。
门户关州县,交游及弟昆。每於尊俎后,窥见典刑存。岂不昏姻重,常疏药石言。矧闻丹旐发,心绪正沄沄。
黄姑曾为点冰肌,亦有缁尘染素衣。何似烟脂天赐与,暗香犹在是耶非。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云梦擒王终猎狗,芒砀龙子讵蟠泥。前知妇女磨英气,亦率萧公早过溪。
揽辔埋轮,算不负、苍髯如戟。从争看、横秋一鹗,轩然健翼。只乎天行日月,寸怀与物同苏息。到干今、天定瘴云开,伊谁力。云霄路,金门客。念往事,情何极。把行藏细说,应无惭色。红气上横牛斗剑,梅花不软心肠石。愿此行、珍重不赀躯,无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