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深处坐,剩觉有吟思。
忽似潇湘岸,欲生风雨时。
冷烟濛古屋,干箨堕秋墀。
径熟因频入,身闲得遍欹。
踏多鞭节损,题乱粉痕隳。
犹见前山叠,微茫隔短篱。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竹林里作六韵
我来到竹林深处坐下,心中若有所思。
突然间,我仿佛置身于潇湘岸边,感觉即将风雨来临。
冷烟笼罩着古老的房屋,干枯的竹叶从秋天的庭院飘落。
由于经常走动,路径已经熟悉,身心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多次踏过的竹节已经磨损,临时书写的题诗已经模糊不清。
依然能够看到前方山峦重叠,虽然微茫,但已被短篱隔开。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齐己在竹林深处思考吟咏的心境。作者以描写竹林的景物和自己在其中的感受来抒发情感。诗中呈现出的冷烟、古屋、秋墀、竹节等形象,与作者心中的念想形成对应,营造出一种安静、恬淡的氛围。虽然只是一片竹林,但作者通过观察和体验,融入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韵味和生活的诗意。
作者借用潇湘岸等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澎湃和激动,与寂静的竹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诗中的多次走动和熟悉的路径,以及踏损的鞭节和题乱的粉痕,表明作者对于竹林的亲近与热爱,以及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最后两句“犹见前山叠,微茫隔短篱”,在表现竹林中一片苍茫景色的同时,也可理解为人生中的遥远目标和现实的距离。虽然前方山峦隔着短篱微茫可见,但作者的内心仍怀有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淡雅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自然、随性的境界。同时,也启发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和诗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