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庑抱曾阁,萧然深且虚。
画栏凭曲曲,高竹爱疏疏。
尘滓外不到,衣襟清有余。
每来聊自适,幽意满琴书。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竹阁》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到阁楼拥抱曾经的回忆,寂静而空虚。
画栏依偎弯曲,喜欢那高耸的竹子和稀疏的景象。
尘埃不可侵入,衣襟干净无瑕。
每次来到这里,都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宁静,内心充满了音乐和书卷的幽雅情怀。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回到竹阁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竹阁是一个宁静而空灵的地方,作者在这里感受到深沉的宁静和虚无。画栏弯曲而凹凸有致,竹子高耸而稀疏,给人一种静谧和舒适的感觉。在这里,尘埃和俗世的烦恼无法侵入,作者的衣襟干净整洁,象征着内心的纯洁和超脱。每次来到这里,作者都能找到心灵的自由和安宁,感受到宁静的乐趣,内心充满了音乐和书卷的幽雅情怀。
赏析:
《竹阁》通过对竹阁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心愿。竹子作为一种富有诗意的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纯净和超脱凡尘的境界。在诗中,竹子被描绘得高耸而稀疏,与弯曲的画栏相互依偎,形成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这种景象与作者内心的追求相呼应,表达了对宁静、纯洁和超脱的向往。
诗中的对比也很有意味。竹阁内外形成鲜明的对比,内部干净整洁,外部则被尘埃所隔绝。这种对比象征着作者希望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诗人在竹阁中感受到的宁静和自由,使他能够自在地享受音乐和书卷的滋养,净化心灵,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竹阁的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境界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宁静、纯洁和远离尘世的思考,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飘飘随暮雨,飒飒落秋山。(《落叶》,王正字《诗格》)
国虽褊小亦封除,疏奉仙灵意气馀。犹有黄冠说前日,开元曾是天下书。
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老翁复何事,新凉欣酒美。
天马天上龙,驹生在汉间。两目夹明月,蹄削昆仑山。元气饮沆瀣,躍步超人环。天上玉帝才不骑,负食虎豹晓出产。减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週天去复还。时乎降精握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樊。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騶虞仁因耻在坰,龙亦绝足归赤霄。
酒染凝腊密染香,一枝聊发次公狂。小楼准拟来仟驭,明日红云绕树芳。
露揉两渍柳方浓,日晒风矄杏政烘。秪有海棠非旋染,粟来大小便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