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触又不背,徒劳生拟议。
开口更商量,白云千万里。
诗词《竹篦》的中文译文:
不触又不背,
无用的议论。
再说无用处,
白云遥万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由宋代的释祖元创作,描绘了竹篦悠然自得的状态。
诗中的“不触又不背”,指的是竹篦在使用过程中既不触碰其他物体,也不背负任何负担,表达了竹篦的纤巧和轻盈。
接下来的“徒劳生拟议”,指的是纷繁无益的议论,强调了竹篦的无用性和超然自在。无论怎样议论竹篦是否有实际用途,对于竹篦本身来说都显得无足轻重。
诗的末句“白云千万里”,形象地描述了竹篦在自由无拘的状态下与遥远的白云相伴。白云的意象给人以宽广和开放的感觉,传达了竹篦的自由和超然,与尘世事物无关。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竹篦的轻盈和无用性,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脱心境。通过对竹篦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放下执念,超然自在的境界,展现了释祖元淡泊宁静的心灵世界。
七十九年间,大地遭欺诳。且喜葛藤根,今朝曝地断。后代儿孙,三马九乱。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云连万木夕沈沈,草色泉声古院深。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松筠自古多年契,风月怀贤此夜心。惆怅送君身未达,不堪摇落听秋砧。
恰则春来春又去。凭谁说与春教住。与问坐中人。几回迎送春。明年春更好。只怕人先老。春去有来时。愿春长见伊。
一掬天和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