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峡水不清,浑浊甚他处。
今朝喜得晴,看月莫犹豫。
尽力掀篷开,净着两眼觑。
月色更婀娜,炯然洗积虑。
前矶水冲撞,传若小滟滪。
令人厌水程,惟祝江灵助。
天地境界古,恨无槁梧据。
馀樽就手沥,适口乏啖茹。
嗫嚅味自佳,不须劳举箸。
醒去掩篷眼,零落故衾絮。
呼天招仙游,同学列子御。
傥转北头风,稳涉芜湖去。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舟中对月》是宋代作家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舟行夜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峡水不清,浑浊甚他处。
今朝喜得晴,看月莫犹豫。
尽力掀篷开,净着两眼觑。
月色更婀娜,炯然洗积虑。
前矶水冲撞,传若小滟滪。
令人厌水程,惟祝江灵助。
天地境界古,恨无槁梧据。
馀樽就手沥,适口乏啖茹。
嗫嚅味自佳,不须劳举箸。
醒去掩篷眼,零落故衾絮。
呼天招仙游,同学列子御。
傥转北头风,稳涉芜湖去。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舟中观赏夜月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人首先描述了经过峡水时水质的浑浊,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然而今天天晴,他心情愉悦,恰好看到了皎洁的月光,因此劝告自己不要犹豫,要尽力掀开船篷,用双眼凝视月亮。月色更加婀娜多姿,它洗涤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和困扰。
接着,诗人描述了前方矶石的水流撞击声,仿佛传来微小的波浪声。这样的水路令人感到厌烦,但诗人仍然祈祷江水之灵能够助他顺利通过。他思念古代槁梧,希望有一棵槁梧树可供他停靠。
诗人在船上拿起余下的酒杯,斟满美酒,却发现口中乏味,无法享受美食。他咀嚼着味道,发现自己的咀嚼已足够,不需要再费力去举箸。随后,他醒来,掩上船篷,发现船上散落着一些旧被子,象征着他过去的生活,已成为过去的碎片。
诗人呼唤着天空,招引仙人的出现,希望与列子一同驾驭仙舟。如果有北风转来,他将稳定地渡过芜湖。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船行驶中观赏月亮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并借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舟中的旅途中,通过欣赏月亮和自然景色,感叹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祈愿。整首诗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又反映了人生的艰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