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霜以成岁,看旧感前闻。
爱景随朝日,凝阴积暮云。
□□□□□,忘言酒暂醺。
□□□□□,□□□□□。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州民自言巴土冬湿且多阴晦,
今兹晴朗苦寒漫高悬。
雨霜以成岁,看旧感前闻。
爱景随朝日,凝阴积暮云。
人云肌骨减,瘴地果宜敛。
自念家琼契,倍慙继园繁。
译文:
州民自言,巴地冬季湿寒且多阴晦,
如今天空晴朗,寒气依然弥漫。
雨雪霜露交替,寻思往昔之感叹。
我爱景色随着旭日上升,阴云渐渐聚合。
人们纷纷说肌骨减退,此病地方正应该收敛。
自我悔过家贼契,倍感惭愧园林繁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情景描写了巴地冬季的天气和人们的感受。初句“州民自言巴土冬湿且多阴晦”描述了当地冬天的特点,湿寒且多阴天。接着,诗人以“今兹晴朗苦寒漫高悬”来描绘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晴朗,但实际上依然非常寒冷的冬天。
下一节,诗人提到了雨雪霜露的交替,回忆起过去的感叹。他热爱景色,随着旭日上升,阴云渐渐聚合。这种景色所带来的美景令他沉浸其中。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人们纷纷说巴地的居民肌骨减退,暗指巴地的气候环境并不利于身体健康。诗人自我悔过,觉得自家地方的园林繁盛,倍感惭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形象的对比描绘了巴地冬天的气候和人们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景色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自省和对园林相对独特地优势的反思。
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谢约南柯蚁,留连左手螯。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手拊沈香阑,美人已东征。美人未去时,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美人既去时,阁下麋鹿走,阁上鸱枭鸣。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宝炬错落悬珠楹。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八千道路边疆去,回首甘凉忆旧游。沙塞孤城胡骑接,玉关落日酒泉流。哈枌果实供盘馔,苏鲁麻篘解客愁。此日故人重会别,秣陵归思不胜秋。
邵阳拙政一年余,不暇精思及远图。且了眼前无饿殍,家家温饱是良谟。
峰头壁立伟天造,万雉石城如带绕。山骨鳞皴火种难,山下流泉却宜稻。新秧一棱绿茸茸,茅花先秋雪摇风。后皇嘉种不易熟,野草何为搀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