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余。
颜子一春常不出,他人日日去其庐。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中庸·道不远人五首》
中庸之道,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中道之道。这首诗表达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宁静的居所,并且在这个居所中心灵得到满足的意境。
诗意:
这首诗通过五首诗篇,描述了五个人各自拥有一个安居之所,而这个安居之所是他们归心休憩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安身立命,满足了内心的需求。其中,颜子是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常常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居所,以专心学习。而其他人则日复一日地离开自己的庐舍,去追求各自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五个人各自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通过对颜子和其他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对于居所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颜子以专注于学业为乐,他对于知识的追求使他常常不愿离开自己的居所,这种深思熟虑的生活态度彰显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而其他人则选择了外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对于人世间的繁华和变迁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姿态。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安居和生活方式的描绘,传达了中庸之道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但应该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中和的态度。诗中透露出对于平衡人生和修养的思考,引导人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和谐。
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追求,也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修养,同时也呼唤着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
汉家原庙廠雄规,欲及樱桃果献时。岂为夫人能体国,将军本不以家为。
我乃病多长止酒,有时渴梦落江湖。江天阔处识君阁,要破熟茶茶嗫嚅。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春事忆松江,江上花无数。一枕匆匆醉梦中,芳草臞庵路。携手度虹梁,洗眼看渔具。盐豉莼羹是处无,早买扁舟去。
千叠绡红抱蕊乾,一番金雨映趺攒。比来醉笔赓新曲,简上飞霜不拟寒。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