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夕独依依,闲行未掩扉。
水边山出月,松上雨沾衣。
棹响初如近,萤光渐欲稀。
不甘尘内事,长与此心违。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中夕》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在夜晚的时候,独自在室外散步,心境闲适而留恋。诗中描绘了水边的山峦映衬着明亮的月光,松树上的雨水沾湿了诗人的衣袖。船桨的声音初次听来仿佛近在咫尺,而萤火虫的光芒渐渐稀疏。然而,诗人并不愿意被尘世的琐事所困扰,长时间与这种心境背道而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情感。夜晚的宁静和幽美的自然景色烘托出诗人的情感,他在独处时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自由与宁静。诗人在繁忙纷扰的尘世中,不愿沉迷其中,而是选择与尘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的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夕独依依,
在深夜独自徘徊,
闲行未掩扉。
漫步时心情悠闲自在,尚未归家。
水边山出月,
山峦映衬着明亮的月光,
松上雨沾衣。
松树上的雨水沾湿了我的衣袖。
棹响初如近,
船桨的声音初次听来仿佛近在咫尺,
萤光渐欲稀。
萤火虫的光芒渐渐稀疏。
不甘尘内事,
我不愿沉迷于尘世的琐事,
长与此心违。
长时间与这种心境背道而驰。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传递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夜晚的安静和美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选择独自散步,远离喧嚣的尘世,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他不愿受到尘世的纷扰和束缚,对于那些琐碎的事物,他抱有一种不甘心的态度,宁愿与自己内心的追求相违背,也不愿被尘世所困扰。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创造了一种宁静、自由的意境。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同时,诗词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心灵自由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和意境的画面。
葑田青仄博弈局,岛树墨榲烟雨图。已去杨州百余里,回头还隔几重湖。
朝曦却雨作春妍,绿嫩黄轻物物鲜。村落可怜祗依旧,稀疏茅屋起炊烟。
秦淮接长江,活活流不已。高亭出城角,四面尽湍水。山川孤云飞,槛阁清风起。望远何所思,故人在千里。
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昼堂风澜皱,宵怜月影侵。聊纾江海志,寄此小山林。
太守今元结,论交四十年。汝行勿前却,如在父兄边。
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