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种数茎苇,出门来往频。
近陂收本土,选地问幽人。
静看唯思长,初移未觉匀。
坐中寻竹客,将去更逡巡。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种苇》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种数茎苇,
出门来往频。
近陂收本土,
选地问幽人。
静看唯思长,
初移未觉匀。
坐中寻竹客,
将去更逡巡。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主人公种植苇草的情景和内心的思绪。他怀着种植苇草的愿望,频繁地出门行走。他靠近池塘采集土壤,询问懂得种植的人选取合适的地方。他静静地看着苇草,只有思绪在长久的时间里慢慢凝聚。虽然苇草已经种植,但他还没有觉察到它们生长得是否均匀。他坐在原地寻找懂得种植竹子的客人,即将离去,但内心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赏析:
《种苇》通过描绘主人公种植苇草的过程,展现了一种内心的焦灼和矛盾情感。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得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诗人以“种苇”为主题,将种植的过程与主人公内心的纠结相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犹豫不决的心态。
诗人以“欲种数茎苇”作为开篇,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愿望。接着,描绘了他频繁出门来往的情景,显示了他对于种植苇草的热忱和不懈的努力。然后,诗人通过“近陂收本土”和“选地问幽人”两句,展示了主人公积极地采集土壤和向懂得种植的人请教的态度,体现了他对种植过程的细致思考和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运用了“静看唯思长”和“初移未觉匀”两句,通过对苇草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他静静地观察苇草的生长情况,但却无法确定它们是否生长得均匀,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他内心的犹豫和迟疑。
最后两句“坐中寻竹客,将去更逡巡”,表达了主人公在离去前仍在寻找懂得种植竹子的客人,这里的竹子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比苇草更高级的象征。主人公即将离去,但他内心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这种心态在诗中留下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词通过对种植苇草的描绘,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迷茫,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在面对选择和未知时的纠结和不安。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含蓄的意境折射出了唐代士人在追求理想和面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焦灼和犹豫,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抉择和变化的思考。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休执著,莫贪求。心头休要起闲愁。住行处,常自由。能如此,应真修。擒猿捉马炼霜*。行功成,赴十洲。
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弱线手频挑,碧绿青红异。若遣绣鸳鸯,但绣鸳鸯睡。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嘉蔬没混浊,时菊碎榛丛。鹰隼亦屈猛,乌鸢何所蒙。式瞻北邻居,取适
清欢少有虚三日,剧饮未尝过五分。相见心中无别事,不评兴废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