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院三更雨,楼台一点风。
新诗愁恨里,故国梦魂中。
节物它乡异,交情我辈同。
眼前多怪事,咄咄强书空。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中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王之道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的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秋夜里,宁静的院子里飘着细雨,楼台之间只有微风吹动。在忧愁和痛苦中,我写下了这首新诗,故国的梦魂在心中回荡。异乡的中秋节和他乡的物事都显得陌生,但我们这一代人的友情却是相同的。眼前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情,我勉强将它们记录下来,但文字之中却是空洞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雨水和微风萦绕在静谧的院子里。作者以中秋为背景,通过抒发内心的愁恨和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寂寞。他感叹异乡的物事与故乡的中秋节不同,但与同辈人之间的交情相同。作者的笔触流露出一种无奈和不安,他用文字记录眼前发生的怪事,但却感到这些文字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抓住了中秋夜晚的幽静氛围,通过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示了作者对故国的眷恋和对陌生环境的迷茫。整首诗以中秋夜作为承载,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融入其中,以此表达了他对身世的矛盾和对人事的困惑。
盛世嗟沉伏,中情怏未舒。途穷悲阮籍,病久忆相如。无客空尘榻,闲门闭草庐。不胜岑绝处,高卧半床书。
赵州放睛著,碓觜忽生花。虽然无一事,验尽当行家。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复雅。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道随缘而不变,源赴汲而不枯。禅悦之食兮饱其腹,法空之认兮跏其趺。青原自喜有麟角,黄檗谁嫌捋虎须。
十七年来间阔情,三千里外惜群鸣。开缄不觉悬双泪,欲见还知隔一生。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旧时多少云霄客,屈指何人记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