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却并州骑,行思楚泽渔。
斯亭着斯客,斯意竟何如。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重庆阃治十咏·吟啸》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吟啸
我坐在并州的马背上,行思着楚国的泽渔。
这个亭子里有这位客人,他的意境最终是怎样的呢?
译文:
坐却并州骑,行思楚泽渔。
斯亭着斯客,斯意竟何如。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坐在并州的马背上,思索着楚国的泽渔之景。他在一个亭子里,有一位客人陪伴,诗人想知道这位客人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情景,展示了他内心的思考和追求。首句中,诗人坐在并州的马上,思念楚国的泽渔,表达了他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第二句中,诗人描述了一个亭子里的客人,这个客人引发了他对客人内心世界的好奇和思考。最后一句则是一个反问,诗人希望知道这位客人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这也间接折射出了诗人对人性和人心的关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心的思考,展示了他对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关注。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诗人营造出一种意境和情感的交融,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深意。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自然和人性的追求,同时也能引发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思考。
流水保尝有竞,閒云本亦无心。静者不殊云水,悠然自乐山林。
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鸿雁春北去,秋风
衾凤犹温,笼鹦尚睡。宿妆稀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轻垂地。翠幕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绕院更重门,春风无路通深意。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我正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羸疾止还作,已过秋暮时。但当名百药,那更谒三医?强饭幸如昨,清游元有期。新霜宜野店,行矣不须疑。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