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中京纪事》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暘。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中京纪事》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边关严寒的环境以及冬季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安定的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暘。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边关地区的困苦环境为背景,强调了冬季对这片土地的严酷影响。诗中的"边关"指的是边疆地区,本就寒冷艰苦,而严冬的来临更加使得边疆的虏夷之地充满了寒冷与荒凉。

诗的第二句"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气候特点。虽然已经是严冬,但土地上的河流还没有完全冻结,而只是在晴朗的日子里结霜。这表明边关地区的气候极寒,且凝结的霜代表着寒冷的临近。

接下来的两句"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安定的期望。"上心"表示朝廷的关切,"推恩信"则暗示着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关怀和恩赐。"天意从兹变燠暘"意味着上天的意志也在这里发生了变化,预示着困苦的边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暗示国家将会安定繁荣。

最后两句"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传达了作者的感慨和领悟。这里的"最是"表示这是最令人感到幸福的处境。"使人知幸处"表明只有在逆境中,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珍贵。"轻裘不觉在殊方"则表明在幸福的环境中,人们不会感到物质的匮乏,因为幸福感来源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部的条件。

总体来说,《中京纪事》通过描绘边关严寒和冬季的苦寒对边疆地区的影响,以及表达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望,表达了一种对困境中的幸福和喜悦的领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又富有希望的边关世界。

  • 《怀素台歌(一作题怀素台)》

    我呼古人名,鬼神侧耳听。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笔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浅浅深如海。我来恨不已,争得青天化为一张纸,高声唤起怀素书,搦管研朱点湘水。欲归家,重叹嗟。眼前有,三个字。枯树槎乌梢蛇,墨老鸦。

  • 《此君室》

    风檐诵新句,绝胜丝竹娱。此竹古来有,此诗今时无。

  • 《题洪景伯分绣阁》

    杰阁横空爽气收,一时胜概压岩幽。要将绣岭匿峰色,分入霞城栖月楼。雌霓挂檐供彩笔,雄风拂面快金瓯。才华便合冲霄去,应为看云却少留。

  • 《双峰庵》

    江南九子云深处,亦有新罗国里人。用夏变夷夷变夏,世间毕竟是谁真。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们物致用,牙羞神明。礼成乐举,克享克社。

  •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地冷春留雪,林深书见星。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立尽斜阳影,闲看鹤刷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