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重来百事非,故人相见少相知。
绝怜水减西湖瘦,更喜兵强北虏衰。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重到西湖》是苏泂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回西湖,城中事务繁杂非凡,
旧友相聚,亲密无几。
怜悯西湖的水流减少,湖泊显得干瘦,
而对于北方虏寇的衰落,我倍感欣喜。
诗意:
这首诗词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重回西湖的情景,反映了他对于都城的变迁和时局的感慨。作者观察到城市的繁忙和人际关系的浅薄,感叹故人之间的相知甚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西湖水减的怜悯之情,以及对于北方敌寇衰落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西湖景色和时局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于世事的思考。首两句表达了都市的繁忙和人情的淡薄,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故人之间的相知之少。后两句则通过对西湖水减和北虏衰落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和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中的"重回西湖"暗示了作者曾经离开西湖,再度回到这里,可能是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这种归来之后的观察和思考,使作者对于城市的变迁和人情的浅薄感到失望。而对于西湖水减和北虏衰落的描写,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和国家前途的关切。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比城市繁杂和友情淡薄的现实,以及自然景观和国家命运的变迁,诗人传达了对于真挚友情和国家兴衰的思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体现了对于社会和时代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青袍朝士走红尘,公独纫兰结佩绅。不事王侯嫌炙手,岂除御史更呈身。寒花秋后看名节,乔木霜中见本真。吾道天宽连地大,羊沟那得系麒麟。
暑天长似秋天冷,带郭林亭画不如。蝉噪槛前遮日竹,鹭窥池面弄萍鱼。抛山野客横琴醉,种药家僮踏雪锄。众惜君才堪上第,莫因居此与名疏。
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
杨卿人材金百链,岐公座上初识面。十年万事不须说,犹喜归来且强健。题诗想见初削瓜,寄到茆堂已归燕。辞严意密敢轻读,呼儿炷灯重把卷。即今相望几千里,何日蝉联语忘倦。就令有使即寄书,岂如无事长相见。
太和到处萌,物各从所受。老农嘉谷心,自觉秭稗丑。道旁有荆棘,斤斧不得宥。移根著山阿,吾亦付薪槱。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