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
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
特许门传龠,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後,小语坐西偏。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
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至真州再和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
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
特许门传龠,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後,小语坐西偏。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
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中文译文:
公颜如同雪般洁白的柏树,千年过去了仍然存在。
他嘲笑我像一棵无根的柳树,空中飘荡却不受时间的限制。
他愿意留下来等候回归的旌旗,坐在逆风的船上等待。
他特许门传授龠的技艺,却不知道箭已经射起,莲花已经开放。
在月明之下相遇,我俩轻声细语坐在西边。
我们流浪在千帆之间,时常怀念百尺巅峰的景象。
我耕种着怀念的谷口,羡慕水石间平静的泉水。
茅屋归于元亮,他沉醉于五彩霓裳之中,陶醉在乐天之上。
听说宣室召唤我回去,我即将返回炉烟缭绕的宫廷。
我尚未登上歌唱的池塘,随心所欲地教导李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真州再次与友人交流时所作。整首诗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心境和对友人公颜的赞美。公颜被描绘成一棵雪柏,象征高尚纯洁的品质,而作者自比为无根的柳树,意味着自己的无定性和流浪的状态。公颜愿意等待归来的旌旗,坐在逆风的船上,表达了他的忠诚和坚持。而作者则感叹箭已经射起、莲花已经开放,暗示时光流逝,事物已经发生变化。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他与公颜的相遇和交谈。他们在月光下会面,坐在西边轻声细语,流连于回忆之中。作者通过描绘流浪和怀念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和过去经历的思念和向往。他羡慕水石间平静的泉水,表现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诗的最后几句提到了作者听说宣室有召唤他回去的消息,他即将返回宫廷。虽然他尚未登上歌唱的池塘,但他表示愿意根据情况灵活教导李娟,展现了他对自己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友人公颜的赞美和自己的思考与感慨。通过对比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公颜高尚品质的敬佩和自己流浪状态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过去经历的怀念和向往。诗中还融入了对平淡生活和未来前景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以苏轼独特的写景手法和感慨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在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思与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景清神已澄,事简虑绝牵。秋塘遍衰草,晓露洗红莲。不见心所爱,兹赏岂为妍。
汾桂秋水阔,宛似到阊门。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旧山大有闲田地,五色香茆有子无。
满襟斜日澹如秋,烟竹湘花结暮愁。几树蝉清新抱叶,一湾鱼乐旧忘钩。蔬盘饱去山家饭,楚调吹来水园讴。此事不教千载识,苦谐时辈祗贻羞。
长恨年年月窟秋,无人共拍酒船浮。君家双桂开时节,我欲从君载酒游。
饭貓奉鱼肉,怜惜同寝处。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犬行常低循,貓坐辄箕踞。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虚堂夜搜搅,忽报犬得鼠。问貓尔何之,翻瓮窃醢脯。犬虽出位终爱主,貓兮素餐乌用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