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至扬州》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青衣山下汲取荒泉水,
道路上遇到刺鼻的腥风无法前行。
傍晚归来时号啕大哭,
胡人只为解开腰间的束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扬州旅行的情景。诗人在青衣山下汲取荒泉的水时,突然遭遇到一股刺鼻的腥风,使他无法继续前行。当他傍晚回到家中时,他悲痛地哭泣,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束缚和困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胡人(指外族人)只是为了解开腰间的束缚,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困境的思考和关切。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困境的忧虑和思考。青衣山下的荒泉象征着自然的纯洁和宁静,而突然出现的腥风则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人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回家哭泣,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胡人解腰缠的形象,暗示了解决国家困境的关键在于解除束缚和改变现状。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呼吁。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繄繄结繁云,森森散雨足。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欣掀。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
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楫满长川。秋来江上澄如练,映水红妆如可见。此时莲浦珠翠光,此日荷风罗绮香。纤手周游不暂息,红英烂熳殊未极。夕鸟栖林人欲稀,长歌哀怨采莲归。
一派银河木杪飞,碧云飞处彩虹垂。免教灵鹊长填石,来看天孙出嫁时。
玉骨透花寒,冰壶清露滴。暗香惊返魂,移自芝兰侧。殷勤置书几,粲粲百态出。徘徊欲与语,奈此雪霜色。高标邈难亲,欲疏还不得。个中须有诗,苦觅不到笔。要须明月来,吒之问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