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

位冠枢机辅,名高羽翼臣。
一言曾寤意,四近久同寅。
丹旐都城远,青松隧路新。
西瞻裕陵道,想从属车尘。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是苏颂创作的两首挽辞诗,描写了苏颂对已故的孙温靖公(孙观)的追思和怀念之情。

这两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位冠枢机辅,
名高羽翼臣。
一言曾寤意,
四近久同寅。
丹旐都城远,
青松隧路新。
西瞻裕陵道,
想从属车尘。

第二首:

正直贞风茂,
忠勤道德深。
文星犹未灭,
政化向阳春。
岂唯馨香祭,
犹赋慰亲亲。
不见孤陵上,
空闻鹤唳频。

这两首诗表达了苏颂对孙温靖公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卓越才德的赞颂。诗中描绘了孙温靖公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被尊奉为枢密院的决策顾问,名声显赫,堪称朝廷中的翼臣。苏颂回忆起孙温靖公在世时的言谈举止,深感其言辞启发思路,寓意深长。两位相隔不远,长久以来同为忠诚的朋友。

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苏颂对孙温靖公的思念之情。丹旐所在的都城远离,青松所生的隧路新鲜,都成为了苏颂回忆的背景。他想象着孙温靖公的灵柩沿着裕陵的道路前行,想象着从属于灵柩的车尘扬起的场景,这些都唤起了他对逝去友谊的回忆。

第二首诗中,苏颂进一步称赞孙温靖公的品德和忠诚。他形容孙温靖公的高洁正直如同茂盛的风,道德纯正,忠诚勤奋,政治才能充沛,如同春天的阳光,给朝廷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他不仅向已故的孙温靖公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也希望这首挽诗能够给孙温靖公的亲人带来慰藉和安慰。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孙温靖公的思念之情,虽然不能亲眼见到孤陵上的墓地,但他能够听到鹤的啼声,这种孤寂的声音让他更加思念已故的朋友。

这两首诗以深情而庄重的语言,表达了苏颂对孙温靖公的追思之情和对其高尚品德的赞颂。通过环境的描绘和比喻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已故朋友的赞赏融入其中,使诗歌充满了深情和哀思。

  • 《梅雨五绝》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 《重庆阃治十咏·友石》

    卓尔有所立,俨然即之温。他疑攻玉异,并谊断金存。

  •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 《晨起长哦后山秋怀十诗饮水一杯清寒彻心》

    长哦十秋怀,清韵绕屋梁。曲逆有饿死,英布刑而王。向来为长公,甘受三径荒。一身讵无馀,百年信难量。

  • 《别李仁甫》

    君向星江结草庐,我来抵掌笑相於。三盃碧液涨甆盏,一缕青烟缠竹炉。剑舞春风花烂熳,琴弹夜雨竹萧疎。明朝拄杖知何处,猿叫千山月满湖。

  • 《秋夜桂州宴送郑十九侍御》

    秋至触物愁,况当离别筵。短歌销夜烛,繁绪遍高弦。桂水舟始泛,兰堂榻讵悬。一杯勾离阻,三载奉周旋。鸦噪更漏飒,露濡风景鲜。斯须不共此,且为更留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