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至日》

寒风已是识新阳,昨夜千林不禁霜。
七日欲知天道复,丈三先看土圭长。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至日》是宋代诗人郑刚中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风已是识新阳,
昨夜千林不禁霜。
七日欲知天道复,
丈三先看土圭长。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变化的思考。诗人以寒风、霜和太阳的位置变化为主线,寄寓着对天地之道的探索和人生之谜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篇,“寒风已是识新阳”,通过描绘寒风能够感知到新阳的到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这里的“新阳”指的是初升的太阳,寒风是对春季到来的象征。这一句以自然景象为线索,寓意着对新生和希望的期盼。

接下来的一句,“昨夜千林不禁霜”,通过描绘昨夜的千林覆盖霜露,表达了秋季的深入和寒冷的到来。这里的“千林”指的是千里林木,霜则是秋季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这句诗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以及自然界的冷寂与静谧。

紧随其后的一句,“七日欲知天道复”,表达了对时间变化规律的思考。这句诗中的“七日”代表了时间的周期,意味着七天后可以知道天道的复归。这里的“天道”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诗人借此探讨了宇宙的运行和人生的循环。

最后一句,“丈三先看土圭长”,以一种谜语的形式呈现,表达了对时间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里的“丈三”是一个古代用于测量土地的单位,而“土圭”则是用来测量的器具。诗人通过这句话暗示,通过观察土地的变化,可以了解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线索,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寄托了对天地之道和人生之谜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新生、希望和规律的追寻,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索。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题译学张提举乃尊开封府尹张彦亨所藏郭熙盘》

    车轣辘,牛觳觫。积雪皑皑,飞雪蔌蔌。前车上岭后车续,老牛服箱顾寒犊。高雪弥山,低雪满谷。戴笠执鞭,冻腰跼油。画师画此何年事,关塞远征挽刍粟。莫道牛疲项领秃,人疲于牛痛欲哭。峻岭之下旧村落,萧酒人烟知几簇。莫道饷车过门外,门内田家眠正熟。百车千车过不已,敲门

  • 《七日夜女歌·其二》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 《寄饮州洪迩侍禁》

    僧怜海石为棋子,客惧蛮螺作酒杯。自笑平生喜韬略,此时何计上金台。

  • 《清平乐(怀人)》

    枕边清血。梦好离肠切。笑倚柳条同挽结。满眼河桥烟月。莺啼新晓璁珑。罗窗寂寞春空。只许梦魂相近,此生枉是相逢。

  •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平生性忠厚,所守必尊君。面实贤愚混,心惟白黑分。事光中执法,书集右将军。天意苦埋没,北邙松柏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