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旷初霁,策马望嵩洛。
斜日黑云西,回光照城郭。
牛散陂草深,蛙鸣沟水浊。
雷远尚馀音,山前垂雨脚。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之灵岩三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的画面,以及大自然的变幻和生命的存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积阴旷初霁,
策马望嵩洛。
斜日黑云西,
回光照城郭。
牛散陂草深,
蛙鸣沟水浊。
雷远尚馀音,
山前垂雨脚。
中文译文:
积厚的阴云渐渐散去,
骑马远望嵩洛山。
夕阳斜照黑云西边,
余晖映照城郭。
散乱的牛群在草地上,
青蛙的鸣叫伴着浑浊的水声。
雷声远处还在回荡,
山前的雨点垂落。
诗意和赏析:
《之灵岩三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天山水的壮丽画卷。诗词开篇描绘了积厚的阴云逐渐散去,暗示着阴霾即将消散,天空逐渐明朗。接着,诗人以策马望嵩洛山作为视角,描述了夕阳斜照下的山景和城郭。这里的回光指的是夕阳的余晖,照亮了城市周围的建筑和景物。
下半部分的描写切换到了山野间的一幅生动场景。牛群散乱地在青草丛中游荡,蛙鸣伴随着溪水的潺潺流动,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远处的雷声似乎还在回荡,山前的雨点垂落,给人一种余音袅袅、山水相互映衬的感觉。
整首诗以景描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声音的存在,传达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存在,抓住了瞬间的景致,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阴云散去和夕阳余晖的对比,以及牛群和蛙声的对比,凸显了自然界中的变幻和多样性。
《之灵岩三首》以其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给人以深深的美感和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奇妙联系,同时也能体验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酷爱看花懒种花,知心惟有故人家。花开兮送花残取,娱老扶衰度岁华。
千里神龙化作翁,月明吹笛倚龙宫。曲声不许人间听,散入重湖半夜风。
孤鹤长松颠,独宿万岩雨。龙湫在石脚,引袂时一取。惊风折乔木,飞焰猎窗户。半夜霹雳声,高斋有人语。
欲作银河落,支筇仰面看。会须雷电散,已觉逼人寒。
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