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正月十八夜》

槿户茅斋雅自便,京华风味入新年。
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
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

作者介绍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正月十八夜》是宋代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槿户茅斋雅自便,
In a secluded cottage with hibiscus doors and thatched walls,
京华风味入新年。
The flavor of the capital enters the new year.

楼台冷落收灯夜,
Towers and pavilions stand deserted as the lamps are extinguished in the night,
门巷萧条扫雪天。
Alleys and lanes are desolate under the snowy sky.

疾酒不闻花外漏,
Drinking heavily, one doesn't hear the sound of flowers falling outside,
放朝仍得日高眠。
After a wild night, one can still sleep in late.

何妨静习间中趣,
Why not indulge in the pleasures of quiet contemplation,
欲问林僧结净缘。
Longing to ask the forest monk about attaining enlightenment.

这首诗词描绘了正月十八夜的景象和情感。诗人晏殊身处槿户茅斋,享受着宁静雅致的生活。京华的热闹气氛随着新年的到来渗透进来,但他依然保持自己的安静和独立。楼台冷冷清清,灯火熄灭,门巷静悄悄,大雪纷飞,形成了一幅萧瑟的景象。

诗中的“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表达了诗人的豪饮和放纵,不顾外界的喧嚣和纷扰,自得其乐。他享受独处的时光,即使熬夜到了天亮,也能够安然入眠。

最后两句“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想要向林中的僧人请教如何修得纯净的心灵和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对静谧与繁华、内心与外界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晏殊独立自足的生活态度和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同时,描绘了冬夜的寂静和清寒,给人以冷峻而深沉的感受,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出居十六咏·幽谷》

    入林不厌深,避世不厌独。倦飞鸟知还,毋惮下乔木。

  • 《昭君怨》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出了长于过了桥,纸钱风裹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 《代书寄陈章屯田》

    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勤。四方岂是少贤士,千里犹能思故人。世态见多知可否,物情谙久识疏亲。我今老去甘衰朽,无补明时卧洛滨。

  • 《寄知来弟》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 《潭溪十咏·怀新亭》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