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郑学士请赞》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
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
肚里黑漫漫,心中平坦坦。
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
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作者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作品评述

《郑学士请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郑学士恭请赞颂,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
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
肚里黑漫漫,心中平坦坦。
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
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郑学士(释宗杲)请人赞颂的情景。诗人自称受到了禅宗的启发,担负起传播禅宗思想的重任。他透过祖师智慧的门户,看到了一切,但却故意将自己的眼睛蒙住。他内心深处充满了黑暗,但却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然而,他的性格与气质却让人厌恶,即使他发怒时也不可理喻。最后,诗人以击碎茶瓶和白瓷碗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形象和抒情手法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诗人通过自我描绘,将自己比作一个参透禅宗的学者,担负着传播禅宗思想的重任。他选择将自己的眼睛蒙住,象征着他对外界的隔绝和内心的超脱。尽管他内心深处有黑暗,但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展现了禅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然而,诗人的性格和气质却与众不同,令人厌恶,无法理解他的发怒和行为。最后两句以击碎茶瓶和白瓷碗的方式作结,表达了诗人情感的爆发和他对外界的不屑和不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与世界的脱离感。它既表达了禅宗思想追求心灵自由的理念,又反映了诗人个性的孤傲和独特。这首诗词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构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纷扰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 《义川公主挽词》

    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月边丹桂落,风底白杨悲。杂珮分泉户,馀香出繐帷。夜台飞镜匣,偏共掩蛾眉。

  • 《和黄执礼六首》

    文才久合步蟾宫,未肯争搏九万风。剩欲论诗宗典乐,故应怜我隶司空。高山宛在绿琴里,白发从多清镜中。要识起予真赏意,圣门千古望龟蒙。

  • 《别吴荆溪》

    八载江湖甫召还,深言应又忤天颜。九重不见饥民色,只看先生两鬓间。

  • 《过金台天气顿热三首》

    日晒船篷四面炊,几时却得出船时。江西未到何须恨,且到三衢也自奇。

  •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 《磊落》

    磊落襟怀人不知,回头堪叹亦堪悲。杯残炙冷穷工部,齿豁头童老退。十事有九不如意,百年逾八欲何为。早知人世暗如漆,只合灶间食蛤蜊。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