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光圆照室,香炷读经晨。
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
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
青草何年墓,标题界碣新。
薛嵎(一二一二~?),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五(《宝祐四年登科录》)。官长溪簿(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二六《职官志》)。有《云泉诗》。 薛嵎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编爲一卷。
《真隐寺呈延上人》是宋代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塔光圆照室,
香炷读经晨。
林下有清福,
尘中无悟人。
岩阴常候雨,
松色不知春。
青草何年墓,
标题界碣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真隐寺的场景。诗人在诗中写道,塔光照亮了寺庙的房间,香炷的香味弥漫在清晨读经的空气中。在林间,有一份宁静和福祉存在,但尘世中却没有人能够领悟其中的含义。岩石的阴影下常常等待着雨水的降临,而松树的颜色却似乎对春天毫不知情。青草覆盖着一座墓地,墓碑上的题字却是新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真隐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寺庙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展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塔光映照着房间,香炷弥漫,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然而,诗人又指出了寺庙与尘世的对比,林间的宁静与人世的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人们往往无法领悟禅宗寺庙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诗中的岩阴和松色的描绘,更加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岩阴象征着寺庙中的宁静和等待,而松树的颜色却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似乎与春天无关。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禅宗修行者对于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超越和超脱。而青草覆盖的墓地和新的标题碑石,则表明了寺庙的历史与传承,以及新的时代所带来的变化。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了真隐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禅宗寺庙的宁静和超脱境界,以及诗人对于人世浮躁和禅修境界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相逢两无语,若个是南能。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惟有三来劲夜。明月暂经过。
抱病荒村望欲迷,骏奔无数独鸡栖。瞻言冬鼓何时歇,好听农郊雨一犁。
楼台寂寂白云堆,三径萦迂锁翠苔。怪得菊松多喜色,只缘琴鹤已归来。人瞻北斗光尤仙,门对南山掩复开。野客再持漫刺谒,不应袖手又空回。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