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林居士卡筑清江,乃杨遵道光禄故居也。
昔文安先生之所可,而竹木池馆,亦甚似之。
其子孙与两苏、山谷从游。
所谓百花洲者,因东坡而得名,尝为绝句以纪其事。
后戏广其声,为是词云
莫问清江与洛阳。
山林总是一般香。
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
石作枕,醉为乡。
藕花菱角满池塘。
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诗词《鹧鸪天》是宋代向子諲创作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在芗林的士人卡筑在清江边,这里正是杨遵道光禄的故居。昔日文安先生所处之地,竹木池馆的景象颇为相似。他的子孙与两位苏轼、苏辙以及山谷一同游玩。所谓的百花洲,因为有东坡的存在而得名,他曾经写过绝句来纪念这件事。后来这首诗扩散开来,人们以此形容清江和洛阳之间的美景。山林总是一样的芬芳。两家人占据了西南的土地,但是作为前人的传统姓氏,只剩下杨姓了。用石头做枕头,醉卧在这片故乡。莲藕和菱角充满了池塘。虽然没有中岛的霓裳舞蹈,但孤独的仙鹤随着人们的意愿自由地生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芗林居士卡筑在清江边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描述杨遵道光禄的故居,以及与苏轼、苏辙等人一起游玩,展现了他们对清江和洛阳之间美丽景色的赞美。诗中还表达了对山林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杨姓传统的思考和传承。最后,诗人以石头做枕、醉卧在故乡的形象,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赏析:
《鹧鸪天》通过细腻而典雅的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以清江为背景,将杨遵道光禄的故居与百花洲联系在一起,突显了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的交融。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林的芬芳和池塘的藕花菱角,给人以美好的想象。最后两句以石头枕和鹤的形象,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意境。整首诗词在细节描写中展现出美感和情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向来相望各天涯,两载团栾似旧旦。只恐桐江来趣驾,明年把酒又相思。
苍苍宰树起寒烟,尚有威名海内传。四府旧闻多故吏,几人垂泪拜碑前。
原筮而后比,无疑方可升。不食匪井患,有言奚困亨。
嫩黄千点糁槐枝,此别诸生倍所思。判牒署名书字小,开经酬问具餐迟。竹边亭在谁招隐,囊里书成合济时。东府主人偏爱士,为歌厦屋杜陵诗。
狐鸣鬼啸夜茫茫,元是官军旧战场。土伯不能藏碧磷,三三两两照前冈。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