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后皇华并辔游。
追随世好学风流。
儿童拍手拦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烛,数声讴。
不知白了几人头。
惺忪两眼看来惯,且得人心乐便休。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鹧鸪天(十五日同宪使观灯马上得数语)》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所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鹧鸪天(十五日同宪使观灯马上得数语)》
解后皇华并辔游。
追随世好学风流。
儿童拍手拦街笑,
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烛,数声讴。
不知白了几人头。
惺忪两眼看来惯,
且得人心乐便休。
译文:
解除朝廷的繁华束缚,一同驰骋游览。
追随时代的风尚,热衷于学习与风流之事。
孩子们拍手欢笑,拦在街头,
只是嘲笑我这个魏梓州的酸寒之人。
千盏灯烛,几声歌咏。
不知道已经让多少人失望。
我习惯了朦胧的双眼,
只要得到人们的欢心,就心满意足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魏了翁在解脱了朝廷的束缚后,与同行的使臣们一同游览观灯的情景。他追随时代的潮流,热衷于学习和追求风流之事,表现出对时代精神的追逐和对自由的向往。
然而,在这个快乐的场景中,他感受到了来自儿童的嘲笑和街头百姓的冷漠。他自称为"魏梓州的酸寒之人",暗示了他在地方上的不被重视和被看不起的境遇。这种自嘲和自省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深思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
诗的结尾以"千炬烛,数声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知情况下是否让多少人失望的疑虑。然而,他习惯了朦胧的双眼,暗示了他对外界评价的麻木和对自我价值的相对淡漠。他认为只要能够得到人们的欢心,就足够满足了。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时代风尚、自身命运和社会评价的思考。通过揭示自我价值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以及对人心和欢乐的向往。
险尽开开溪路平,诗书新将典新城。三千戍卒今无几,十万屯田古未耕。属县乞除防虎槛,生蛮愿献采砂坑。从兹预拟风尘息,尽是仁威下旆旌。
岁寒风致少能解,野草安能识此情?春到玉堂浑不觉,清香疏影自分明。
忠臣祝寿吐嘉词,鲍叔临轩酒一卮。安不忘危臣所愿,愿思危困必无危。
鼎鼎百年内,何由一日闲。衡冠无怒发,揽镜已苍颜。未易桴浮海,应难屐上山。春逢甲子雨,愁听溜潺潺。
老来祇恋旧儒巾,放浪犹能矫俗尘。晚节黄花希晋士,《阳春白雪》愧巴人。高怀无出中边事,末路何惭寂寞滨。但得交情似支遁,白头相见只如新。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烟月掩妆台。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