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
影与身为伴,琴和鹤也无。
饭时三种菜,香畔一函书。
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丈室》是宋代诗人姚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寒而虚静的家庭环境。诗中的丈室空旷寂静,仿佛住着一位僧侣般的清净生活。影子成为主人的伴侣,琴声和鹤儿的存在也都不复存在。每顿饭时只有三种简单的菜肴,而在香案上只有一封书。这样的环境与僧侣的生活并不相似,显得空荡荡的,只有几株苍凉的植物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这首诗通过对丈室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贫寒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丈室的虚空和寂静给人一种清净的感觉,与僧侣的生活相似。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丈室与僧侣的生活作对比,强调了丈室的贫寒和寂寞。这种贫寒与寂寞并非是一种苦闷的状态,而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姚勉把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丈室的虚空和寂静上,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给人以深思和反思,引发了对贫寒和宁静生活状态的思考。虽然丈室贫苦,但却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使人静心思考。诗中的丈室被描绘得空旷寂静,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喧嚣,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引发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使人们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否在追求富裕的同时失去了内心的宁静。
总之,《丈室》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贫寒而虚静的家庭环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它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丈室与僧侣生活的不同,引发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使读者在静心欣赏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思考的冲动。
侵晓登楚山,山峻苦艰陟。半山忽阴晦,举手不可识。跻攀穿云过,赫然见日出。俯视云气中,汹涌浩无极。滉瀁雪海翻,兀硉寒冰立。蛟龙见或没,鬐鬣火旆赤。风雷恣訇磕,万车无辙迹。神君互麾诃,众怪争跳踯。变异从何来,万熊不可测。峰顶日晴明,下方惊雨急。倏尔寂无声,昏翳
丘壑胸中自广居,数椽茅屋小蜗庐。门罗莫谩惊乌鹊,户外曾来长者车。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行尽牛蹊兔迳中,忽逢平野四连空。意随白鹭一双去,眼过青山千万重。近岭已看看远岭,连峰不爱爱孤峰。一丘一岳知何意,疏尽官人著牧童。
古本凌空百尺过,根盘如石铁为柯。浓阴不碍金莲座,虚籁犹传玉树歌。倦客解衣频徙倚,老禅卓锡定摩挲。云门寺里梁朝柏,身上苔痕想更多。
万物久如渴,三冬一向晴。时无腊雪下,夜有瑞雷鸣。休咎占天意,悲欢见物情。山禽何所感,烂熳作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