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中文译文:
冯唐垂老郎潜后,
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
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
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
埋文子细列幽墟。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挽词,表达了对章氏郡君(诗中的主人公)母亲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章氏郡君的挽词,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哀伤之情。诗中描述了冯唐和李白的离世,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解组同归指的是冯唐和李白解脱尘世,回归故国,而主人公的母亲则在世间安享荣华。剖符仍得奉安舆暗示了主人公作为郡君,仍然有着相应的权力和地位。家声未替三公旧表达了主人公家族声望未能替代已逝三公的辉煌历史。葬客应倾数郡车意味着主人公母亲的丧礼将会有无数的人前来送别。德映闺门人莫见表达了母亲的美德只在家人和亲近的人之间才能真正感受到,而埋文子细列幽墟则是指母亲的文化修养和才情会被埋葬在幽静的墓地中。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通过对诗中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展开,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亲情的珍贵。整篇诗意味深长,情感真挚,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一亭飞出层霄,昔人似为登高办。双眸千里,茫茫宇宙,滔滔江汉。一片秋光,青山红树,断云斜雁。想人生尘世,难逢开口,但酬节、何多汉。细数年年今日,误清欢、半因羁宦。迩来心事,无惭猿鹤,更齐鹏*。华发新添,黄花任笑,乌纱频岸。且一尊倾倒,不须醉后,把茱萸看。
仙吏紫薇郎,奇花共玩芳。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暗妒翻阶药,遥连直署香。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如传采蘋咏,远思满潇湘。
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凤城今夕凉如水,多少人家度管纺。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黄阁方开。金鼎和羹正待梅。
君行不少住,明日是清明。驿路垂杨暗,淮河新水平。天晴纡野兴,地逈畅离情。故友如相问,深山戴笠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