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张丽华墓》

台上柏萧萧,空堂闭寂寥。
芳魂三尺土,往事几回潮。
堕翠寻难见,埋红恨未销。
犹胜江令在,白首入隋朝。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张丽华墓》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台上柏萧萧,
空堂闭寂寥。
芳魂三尺土,
往事几回潮。
堕翠寻难见,
埋红恨未销。
犹胜江令在,
白首入隋朝。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张丽华的墓地。台上的柏树摇曳,空堂中寂寥无声。张丽华的芳魂只能沉睡在三尺土下,回忆像潮水般不断涌来。她的翡翠饰物已经失落,很难再找到,她的愤恨之情也未能消散。尽管如此,她的境遇仍胜过江令(指江洪),因为她白发苍苍的头发入葬时仍然是宋朝,而江令在隋朝时已经长逝。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张丽华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她的遭遇和命运。诗中运用了寥落的意象,突出了墓地的寂静和冷清。作者通过对张丽华的描述,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对她遭受的不公的感慨。

诗中的"芳魂三尺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感慨。"往事几回潮"则表达了回忆像潮水般不断涌来,无法停止的意味,强调了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经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翡翠和红色的描绘,表达了逝者埋葬之后的遗憾和愤恨。翡翠是张丽华曾经珍爱的饰物,而红色则象征着她的热情和激情。作者写道翡翠已经失落,难以再找到,而埋葬时的愤恨也未能消散,这些都体现了逝者的悲伤和遗憾。

最后两句"犹胜江令在,白首入隋朝",通过对逝者和江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尊敬和惋惜之情。尽管逝者的遭遇不幸,但她仍然留在了宋朝,而江洪已经离世,这种对比衬托出逝者的境遇的特殊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不公待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 《题周进士古木清猿图》

    昔从锦城来,却过愁猿道。千崖万嶂不可闻,此中哀怨令人老。况是西江秋水来,冲波逆折鸣风雷。攀萝涉水苦难度,腾枝抱子俱萦回。空林阴阴不知处,前惊后呼若相语。正当绝险陵天梯,揽辔听来泪如雨。君不见蚕丛开国通秦关,六龙西幸仍跻攀。猿声鸟道有如此,一为长歌《行路难》

  • 《春晴》

    新年恒霁色,芳草茂春晖。小径通玄鸟,高窗拓翠微。风轻扶蝶翅,洲暖曝鱼衣。只是幽期惯,邻翁醉与归。

  • 《享庙禋郊诗·享庙八韵》

    左庙崇清烈,前郊赴享期。瞻言七世室,并荐一元祠。乐变摐金备,天行步玉迟。香茅均奠鬯,锦册不惭辞。有诏回宸辇,他宫奉母仪。衣冠对游月,脂泽感平时。俟献庭虚次,登歌拜受禧。大哉王者孝,万叶焕烝彝。

  •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筋,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老木成乔林,秋空见明月。芥子之中入正定,须弥山中从定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 《示儿》

    我昔读书夜达晨,膏烛且尽继以薪。年来渐知得力处,箪瓢陋巷忘其贫。尔曹有身须自立,幸逃薪水共朝夕。不于文章自勤苦,长大始悔何益。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