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
独君遗像今如在,庙食真须德与功。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张工部庙》
使节纷纷下禁中,
几人曾到此城东。
独君遗像今如在,
庙食真须德与功。
中文译文:
使节们纷纷从皇宫离开,
曾有几人到达这东城。
独自的君王的遗像,今天依然存在,
庙宇供奉的食物,实在需要有德行和功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张工部庙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工部尚书张说的敬意。
首先,诗中提到了使节们从禁宫离开的情景,暗示了庙宇的庄严和重要性。然后,诗人提到曾经有几人到达过这庙宇,进一步突出了庙宇的历史悠久和受到的尊重。
接着,诗人以“独君遗像今如在”来形容庙中供奉的张工部尚书的神像。这句话表达了对张说的敬仰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尽管时光流转,但张说的形象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说明他的功绩和影响力长久不衰。
最后,诗人提到庙中供奉的食物,强调了庙宇仪式的庄严和对张说功德的礼赞。只有具备德行和功绩的人,才配得上享用这样的庙食。
整首诗通过对张工部庙的描绘,展示了庙宇的庄严和对张说的敬意。通过对庙食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张说的德行和功绩。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张说的崇敬之情,并通过庙宇和庙食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
处则有超莲,出则将哦松。眉宇无一尘,出处皆雍容。君看妙莲华,本出汙泥中。两松痛埽溉,下有簿书丛。汙洁无二致,喧寂本亦同。於潜今畿邑,蜀道万里通。至今存古意,民风尚醇醲。一邑既当问,尤宜抚疲癃。蓝田文最高,后学仰韩公。彼言盖有激,昧者但称工。成案漫不省,丞载
为底胡姬酒,长来白鼻騧。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第十九卷
闭户晶我事,山光满盈几。饭余曲肱睡,一觉颇酣美。心平不作梦,境寂如止水。山童为煎茶,茶熟我当起。
万指相从作正观,出求卧席著蒲团。恬处敛雨野云薄,湛若磨风秋水寒。卷去犹知鼻头痛,坐来方信髑髅乾。芦花明月阿谁事,人在江湖把钓竿。
罗幕护寒遮晓雾。爱日烘晴,又是年华暮。潇洒江梅争欲吐。暗香漏泄春来处。何日寻芳溪畔路。挈_携筇,写景论心素。千里相逢真曾遇。羡君解道江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