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
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
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沈。
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
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瞻礼开师真像》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瞻礼开师真像,
轻波仍回到故浔。
音声消失无痕迹,
唯有池边竹依旧挺立,表现出一种虚直的心灵。
经过二十年的光阴流转,
每次见面只有清雅的吟唱。
感觉自性已经自如自在,
而世间的喜怒哀乐随波逐流。
琅琅的白云姿态,
让人怅望空山的峰峦。
岂不明白至理的道理,
悲伤来临时却难以任其摆布。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瞻礼开师真像”意味着作者回望过去,看到了教师的真实面貌,可能是在描述自己的老师或者对教育的思考。诗中的“轻波仍回到故浔”表达了时光的回旋和回归的意象,暗示着人生的循环和不变。而“池边竹依旧挺立”则表达了一种坚韧和坚持的精神。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二十年来的经历和成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他认为自己已经能够自如地把握自己的本性,但同时也意识到世俗的喜怒哀乐无法摆脱,随波逐流。最后的几句以“琅琅白云姿”,描绘了美丽的白云和空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向往。然而,作者也感叹自己难以理解和应对悲伤的来临,暗示了对生活的痛苦和困惑。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和情感的思考。
六代俄然又一唐,青山坐阅几兴亡。心知江左非王业,口说中原是帝乡。落日有时登北固,春风吹梦过钱塘。荆坟桧宅依然在,留与乌衣话短长。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泝颓波讨得源。岁晚强颜天禄阁,只将奇字与人言。
有便勤相问,何时得近依。诗搜肠藿瘦,字为眼花肥。云远心犹远,春归人未归。羡君牢闭户,珍重白山衣。
前贤眼力到,占得此名区。荒径百年树,虚堂三面湖。檐阴来钓艇,花外起晴凫。借问园中叟,主人曾到无。
倚石为城竟是痴,春风秋雨柰何其。山容似铁犹能改,世事如棋未可知。庙食孙郎馀草莽,龛灯弥勒賸流离。相逢一笑真难得,把笔赓诗记此时。
旧山诸隐沦,身在苦无身。莫锁白云路,白云多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