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四月气如蒸,却忆吴中始卖冰。
绿浦游船常载妓,画廊浴鼓或随僧。
梦过水榭闻凉笛,身在山房伴晓灯。
怊怅乌丝栏上笔,蓬窗学写字如蝇。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乍暑一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州四月气如蒸,
却忆吴中始卖冰。
绿浦游船常载妓,
画廊浴鼓或随僧。
梦过水榭闻凉笛,
身在山房伴晓灯。
怊怅乌丝栏上笔,
蓬窗学写字如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南方夏季的感受和回忆。刘克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南方的酷暑与北方的清凉进行对比,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赏析:
1. 第一句"南州四月气如蒸",以炎热的南方四月为背景,通过"气如蒸"来形容天气的炎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夏日的酷暑气息。
2. "却忆吴中始卖冰",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吴中是江苏苏州的旧称,而"始卖冰"指的是卖冰的起始时间,暗示了古代人们对冰的珍视和对清凉的渴望。
3. "绿浦游船常载妓,画廊浴鼓或随僧",描绘了繁华的景象。绿浦是苏州的一个地名,游船上载满了妓女,而画廊上则有人在浴鼓或与僧人同行,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
4. "梦过水榭闻凉笛,身在山房伴晓灯",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水榭是指水边的楼阁,凉笛的声音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而作者则身处山房,陪伴着清晨的灯光。
5. "怊怅乌丝栏上笔,蓬窗学写字如蝇",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悲伤。乌丝栏指的是用乌鸦的羽毛制成的栏杆,象征着光阴的流逝。蓬窗是指竹帘窗,学写字如蝇则表示学习写字的心境烦躁,暗示作者对光阴流逝的焦虑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南方酷暑和北方清凉的对比,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同时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景象。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光阴流转的深切感慨。
书乱床头无甲乙,鸟鸣窗外自宫商。
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车马盈六拨不开,彩衣新著乡衣来。壮怀风月归英荡,满意江山入酒杯。便觉阳和通嶰竹,已知春信到官梅。西江岂是留人处,筑得沙堤唤得回。
翻红坠素两悠悠,王谢门前古陌头。镇日萦怀惊骤雨,一时和泪逐东流。莺将春色侵棋局,鱼衬寒香上钓钩。此际有人披绣闼,敛眉无语独含愁。
年光胡不少留连,熟食清明又眼前。改望深宫传蜡烛,可堪小市禁炊烟。满城风雨无杯酒,故国松楸欠纸钱。老病心情冷时节,只将书策替幽禅。
经年薄宦客桐庐,市邑萧然一物无。名酒不来惟饮湿,长鱼难觅且焚枯。支离鹤骨寒添瘦,宛转龟肠夜自呼。更与儿曹同一笑,灯前短褐拆天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