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迳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赠学仙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仙者的形象和境界。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途透重峦,茅堂竹叶冠。
微途:小径;重峦:高山。诗中以微小的小径透过高山重峦,展现了学仙者的修行之路。茅堂上覆盖着翠绿的竹叶,象征着清雅和朴素。
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
方瞳:明亮的眼睛;映骨:透过眼睛看到内心。这句诗表达了学仙者内心的宁静和明亮的眼神,以及他们秀美的气质,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
夜火:夜晚的火光;丹灶:炼丹炉。这句诗描绘了学仙者在夜晚炼丹的场景,以及在晴朗的霜天炼制丹药的情景。这些景象象征着学仙者对修行的专注和努力。
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这句诗表达了学仙者超脱尘俗的心态,他们不受世俗的干扰,轻松地进入云端,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学仙者的修行之路、内心境界和超脱尘俗的态度,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赞美和敬仰。它展示了学仙者追求卓越和超越凡俗的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在修行过程中所体现的深邃和宁静。
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树杪风来玉佩惊,仙香远胜市廛清。细看一段孤高趣,恰似幽人避世情。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飞花渡水急,生柳向人长。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佳郡望都城,相闻击柝声。宾朋缠执别,耆旧已前迎。彩服当年戏,骊驹此日荣。弦歌应尽在,琴调不须更。